我家孩子都有脹氣的問題
當然這可能是遺傳
因為我的肚肚子不時有咚咚聲響
亨亨最誇張
從小就親餵還是有脹氣
小妤則是脹氣到常吐奶
於是我上網查尋了很久
試過脹氣膏按摩、全身按摩、腳底板按摩、空中腳踏車、勤拍嗝、防脹氣奶嘴,但效果總是不明顯
最近看到BBH上討論的中醫療法『吳茱萸』
雖然我想這可能是民俗療法不能完全採信
但姑且一試也無妨
到了蔘藥行找了數家
每家都有賣,但總是顆粒狀
終於找到一家複合式雜貨店(蔘藥行+商店)願意替我磨成粉
用途:消脹氣、治腸絞痛
材料:吳茱萸粉、白醋(小孩用);米酒(大人用)
作法:很簡單只要吳茱萸粉加點白醋攪拌,成膏狀即可
拿二片紗布剪成腳的寬度成正方形,塗上藥材,貼在腳掌中間用透氣膠帶固定住,再穿上襪子
大約貼5小時就要撕下來,一天1~2次,白醋可能會讓寶寶的皮膚脫皮,但不會受傷請放心
昨天小妤第一次在3小時就放屁解便了,不知道是剛好還是真的效果出來,不過整個就是大成功啦!!
P.S吳茱萸有毒,只能外敷哦!
吳茱萸(學名Tetradium ruticarpum,原名Euodia ruticarpa)
【別名】曲藥子、伏辣子、茶辣、臭泡子、吳萸、漆辣子、氣辣子、臭泡子、臭辣子樹、左力純幽子、米辣子等等。
吳茱萸,通常分大花吳茱萸、中花吳茱萸和小花吳茱萸等幾個品種。吳茱萸及其變種的接近成熟的果實為常用中藥。吳茱萸在本草綱目中【性味辛、苦,熱。有小毒。歸肝、脾、胃、腎經】其性熱味苦寒,有散熱止痛、降逆止嘔之功,用於治療《肝胃虛寒》、《陰濁上逆》所致的頭痛或胃腕疼痛等症。
用中醫的方法-外敷吳茱萸,簡單又有效!
1.吳茱萸粉,調拌米酒(適合大人)-敷湧泉穴
中醫是講究辨證論治,有出現頭痛、胃痛、乾嘔、手腳冰冷、腸絞痛、脈沉等症,可用吳茱萸研末,調米酒敷足心湧泉穴,睡前敷,可引火下行,治口舌生瘡。
2.吳茱萸粉,攪拌白醋(適合小朋友)- 敷湧泉穴
小朋友在晚上會突然哭得聲嘶力竭,那是「腹內絞痛」,可將吳茱萸藥粉攪拌白醋,將藥沾在小塊紗布上,再用透氣膠布貼住在腳底中央(湧泉穴),每日1-2次。
吳茱萸功效
吳茱萸能疏肝下氣,吳茱萸以開鬱散結、降逆止,散寒止痛,助陽止瀉,皮膚濕疹、胱腹冷痛、胃冷吐酸、腳氣水腫等症,此藥能治氣之上衝,去氣之鬱滯;並作為刺激藥用,可搖動沈滯,消除腸內氣體,及有收斂與殺蟲之效。因此,亦有健胃、鎮痛、利尿之效,能治頭痛與嘔吐。